close
今天上課對一個學生發火
從當科任老師之後
這樣的情緒反應已經不常見
但是
我仍堅信
老師也該有適時的反應
去讓學生明白所謂的是非對錯
這週的自然課有一連串的化學實驗
從蠟燭燃燒到製造氧氣
化學反應的實驗
總是施展魔力的吸引孩子的目光
孩子很興奮
但老師還得戰戰兢兢
絲毫不能鬆懈
一會線香熄滅
一會被線香燙到
一會紅蘿蔔與雙氧水作用太激烈溢出來了
一會線香因氧氣的助燃而燃燒劇烈、火光閃耀
這邊興奮得在叫
那邊因實驗相當成功而急著向老師展示
看到孩子專注於實驗的觀察與反應
老師總是相當感動與滿意的
等實驗過後
我們總會對實驗裡每個小步驟
或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
這時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那是將刺激、反應做個連結後
把五官經驗轉化為內在的思考
並期待能成為長期的記憶
或個人的基本常識
只是
這段討論的時間
孩子總是忽略了
也失去了耐性
一個孩子頑皮的敲打桌子
同學與老師都親眼目睹
老師希望孩子停止胡鬧
孩子卻直言「我又沒有敲!」
這時老師生氣了
生氣的不是孩子敲桌子的行為
而是桀傲不遜
一味狡辯的態度
我們很清楚孩子的察言觀色能力
「只要不承認就以為沒事」
是孩子的第一步試探
如果屢試不爽
那就會成為不負責任的習慣
但身為老師的
又怎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逃避責任
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行為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我們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但不代表犯錯是對的
更不能接受不誠實面對的逃避心裡
自然課程很重要
但
待人處世的道理更重要
那是跟隨一輩子的
發了火之後
還得跟全班孩子解釋老師發火的原因
下課了
把那個孩子留下來
以拉近距離的方式
再跟孩子好好的談
我們生氣的不是那些胡鬧
而是缺乏勇於認錯的勇氣
回到辦公室
有一些感觸
誠實真的很難嗎?
眾目睽睽之下還要否認
會不會更難?
有點失望
但
還沒絕望
孩子不懂
就是要教
是非對錯應該是有個標準的
放在心裡的一點點遺憾與失落
從當科任老師之後
這樣的情緒反應已經不常見
但是
我仍堅信
老師也該有適時的反應
去讓學生明白所謂的是非對錯
這週的自然課有一連串的化學實驗
從蠟燭燃燒到製造氧氣
化學反應的實驗
總是施展魔力的吸引孩子的目光
孩子很興奮
但老師還得戰戰兢兢
絲毫不能鬆懈
一會線香熄滅
一會被線香燙到
一會紅蘿蔔與雙氧水作用太激烈溢出來了
一會線香因氧氣的助燃而燃燒劇烈、火光閃耀
這邊興奮得在叫
那邊因實驗相當成功而急著向老師展示
看到孩子專注於實驗的觀察與反應
老師總是相當感動與滿意的
等實驗過後
我們總會對實驗裡每個小步驟
或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
這時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那是將刺激、反應做個連結後
把五官經驗轉化為內在的思考
並期待能成為長期的記憶
或個人的基本常識
只是
這段討論的時間
孩子總是忽略了
也失去了耐性
一個孩子頑皮的敲打桌子
同學與老師都親眼目睹
老師希望孩子停止胡鬧
孩子卻直言「我又沒有敲!」
這時老師生氣了
生氣的不是孩子敲桌子的行為
而是桀傲不遜
一味狡辯的態度
我們很清楚孩子的察言觀色能力
「只要不承認就以為沒事」
是孩子的第一步試探
如果屢試不爽
那就會成為不負責任的習慣
但身為老師的
又怎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逃避責任
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行為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我們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但不代表犯錯是對的
更不能接受不誠實面對的逃避心裡
自然課程很重要
但
待人處世的道理更重要
那是跟隨一輩子的
發了火之後
還得跟全班孩子解釋老師發火的原因
下課了
把那個孩子留下來
以拉近距離的方式
再跟孩子好好的談
我們生氣的不是那些胡鬧
而是缺乏勇於認錯的勇氣
回到辦公室
有一些感觸
誠實真的很難嗎?
眾目睽睽之下還要否認
會不會更難?
有點失望
但
還沒絕望
孩子不懂
就是要教
是非對錯應該是有個標準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