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的百大特色小學
在整個教育界掀起一陣旋風
從小朋友、家長、教師、學校領導者
甚至於教育評論家
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特色小學
討論的空間就變大了
很多人都清楚
也一直堅信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以學生的角度來考量
只要是為學生好的
那就是教育的方向
但是
「為學生好」這句話
其實暗藏很大的玄機
如果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那應該是學生喜歡的
才是教育該走的方向
偏偏學生喜歡的
不一定是「大人們」放心的或認同的
舉個例子來說
任選一個班級或年級的小朋友來調查
最喜歡上什麼課?
80%一定是回答體育課或電腦課
也許藝術與人文課也可能得到一些票數
也許有些票數是因為老師因素來判斷的
在孩子的認知裡
體育課就是出來活動
不必乖乖坐好
不必動筆或接受疲勞轟炸
這樣的活動課程當然好呀!
活動課程真的很好
孩子也需要釋放壓力、活動筋骨
尤其
活動課程如果包含技能的訓練
雖然辛苦
但可以清楚的看出成果
或馬上展現成果
只是
學校如果發展的特色是
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解決問題的思維
或者是表達能力、口說及文筆的展現
對孩子也是實質的能力提昇
但這樣的能力培養不能急
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才能讓孩子漸漸的接受與喜歡
有人說
學校特色發展民俗技藝
只是玩玩而已
其實
在訓練的過程中
孩子從不斷的嘗試失敗到享受成果
循著目標不斷的努力
那也是一種教育
只要基本功夫紮實
額外的發展都是樂觀其成的
我知道有些學校因為有體育班
這些孩子的確也有運動專長
因此
全天的課程幾乎縮短為半天
剩下半天就是練球
當然
無法奢望這群孩子的功課或基本能力是否具備
有失有得
無法兼顧
教育工作是一個沈重的擔子
有沒有特色應該不重要
訓練孩子踏實、認真、積極進取
不管是什麼課程
都該去了解與探索
別太早放棄
認為自己不是哪方面的「料」
這樣
其實會抹煞自己學習的機會
很多人到長大還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或往哪方面發展較好
王建民剛開始也打過籃球
以他的身材不打籃球也很可惜
在多方面的探索後
才能真正去發現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以發揮極致的是什麼?
在國小階段
通識教育過程中
多摸索、多接觸、多了解
只要學習態度是認真的、踏實的
我想
有沒有特色
真的沒那麼重要
當一個學校的所有孩子
待人有禮、舉止大方合宜
關愛社會、樂於助人
這些課本學不到的特質
如果能夠落實在這個學校
我想
百大特色都不是什麼特色了
因為最平凡的才是最珍貴的
在整個教育界掀起一陣旋風
從小朋友、家長、教師、學校領導者
甚至於教育評論家
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特色小學
討論的空間就變大了
很多人都清楚
也一直堅信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以學生的角度來考量
只要是為學生好的
那就是教育的方向
但是
「為學生好」這句話
其實暗藏很大的玄機
如果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那應該是學生喜歡的
才是教育該走的方向
偏偏學生喜歡的
不一定是「大人們」放心的或認同的
舉個例子來說
任選一個班級或年級的小朋友來調查
最喜歡上什麼課?
80%一定是回答體育課或電腦課
也許藝術與人文課也可能得到一些票數
也許有些票數是因為老師因素來判斷的
在孩子的認知裡
體育課就是出來活動
不必乖乖坐好
不必動筆或接受疲勞轟炸
這樣的活動課程當然好呀!
活動課程真的很好
孩子也需要釋放壓力、活動筋骨
尤其
活動課程如果包含技能的訓練
雖然辛苦
但可以清楚的看出成果
或馬上展現成果
只是
學校如果發展的特色是
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解決問題的思維
或者是表達能力、口說及文筆的展現
對孩子也是實質的能力提昇
但這樣的能力培養不能急
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才能讓孩子漸漸的接受與喜歡
有人說
學校特色發展民俗技藝
只是玩玩而已
其實
在訓練的過程中
孩子從不斷的嘗試失敗到享受成果
循著目標不斷的努力
那也是一種教育
只要基本功夫紮實
額外的發展都是樂觀其成的
我知道有些學校因為有體育班
這些孩子的確也有運動專長
因此
全天的課程幾乎縮短為半天
剩下半天就是練球
當然
無法奢望這群孩子的功課或基本能力是否具備
有失有得
無法兼顧
教育工作是一個沈重的擔子
有沒有特色應該不重要
訓練孩子踏實、認真、積極進取
不管是什麼課程
都該去了解與探索
別太早放棄
認為自己不是哪方面的「料」
這樣
其實會抹煞自己學習的機會
很多人到長大還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或往哪方面發展較好
王建民剛開始也打過籃球
以他的身材不打籃球也很可惜
在多方面的探索後
才能真正去發現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以發揮極致的是什麼?
在國小階段
通識教育過程中
多摸索、多接觸、多了解
只要學習態度是認真的、踏實的
我想
有沒有特色
真的沒那麼重要
當一個學校的所有孩子
待人有禮、舉止大方合宜
關愛社會、樂於助人
這些課本學不到的特質
如果能夠落實在這個學校
我想
百大特色都不是什麼特色了
因為最平凡的才是最珍貴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