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已經邁入第四週
三個星期大致就能看出孩子的差異
所謂的差異
就是跟一年級比較
因此
上週六學校舉辦了「親師日」
陳老師也在會議中提出一些想法
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在校學習
有更深入的瞭解
其中「培養思考能力」的問題
這是所有學習的開端
一個對生活周遭沒有感覺的人
一個對身旁的人、事、物漠不關心的人
活著就只是活著
終究只是一個人而已
而閱讀可以讓孩子得到問題來源與生活啟示
透過閱讀、聽聞
進而理解吸收後
轉化成自己的想法
並表達自己的見解
這樣的過程
才是閱讀的目的
也是培養思考能力的方法
現在的孩子觀察能力不足
很多的生活所得
幾乎都是透過大人來告訴他
於是
沒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一個受控制的機器
就算有感覺
也只有好玩、好吃、快樂、生氣、、、
等等淺層的感受
於是
閱讀再多的書
周遭發生再多的事
孩子的感觸不多
因此
孩子在寫文章時
很難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因為
平常就很少去思考
許多問題的環節和關聯
被一些理所當然的想法
早已限制住腦袋的無限發展
這學期開始
週五早上的「晨光閱讀」
陳老師想帶孩子進行「深入思考與表達」的訓練
透過一則小新聞的報導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家人
與大人們互相討論
這時
才會發現
同一件事情
原來每個人站的角度不一樣
看的角度也會不一樣
想法當然就不同
因為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
不必在乎是對是錯
同一個事件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看法
這是正常的
不管這事件與你有沒有關係
總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孩子可以先與家人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
可以先思考別人的想法
再檢視自己的看法
總之
就是去推論盡可能的想法和做法
這週的小新聞
是關於欠13元車費
牢記50年
並償還5000倍的真實事件
孩子的寫法大多是
這婦人很偉大、很大方、很誠實、、、
其他就沒有更多的著墨
感覺很應付也很隨便
因為陳老師透過不同的問法去引導
讓孩子多想一些
其實
如果你站在這位婦人的角度去想
一件事放在心上50年
心裡應該不好受吧!
有孩子說
「有錢就快點還了
為什麼要等這麼久?」
說得真好
有孩子說
「欠多少,就還多少
還這麼多是不是在炫耀自己很有錢?」
這樣說也對
也許這婦人有這樣的心態、、、
有孩子說
「如果沒人知道,又沒人提醒我
我應該不會記得這件事的」
說得很有道理
因為孩子平常缺交作業時
也是得讓老師寫在聯絡簿上
三催四請才來交
養成習慣後
就把自己的事交給別人去承擔了
這樣的答案雖然很真實
也反映了孩子內心的依賴與逃避心裡
看孩子的心得很好玩
只可惜
認真思考的沒有幾個
認真寫的也沒有幾個
應付了事的一堆
沒跟家人討論的大有人在
家長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也有
其實
這真的是一個與孩子對談的好時機
也是讓孩子盡情表達的好方法
我們在問孩子問題時
不要只問「是不是?」「覺得怎樣?」
我們要再問「為什麼是這樣?」「什麼叫做誠實?」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欠這麼久的錢沒還,這個婦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店員多找錢給你時,你會還給他嗎?」
總之
問題沒那麼簡單
孩子如果是隨口說出
沒經過思考
肯定會有前後矛盾的現象
這時
家長可以點出來
讓孩子更確定自己的想法、、、
生活沒有這麼多的「理當當然」
也不是總以「太誇張了!」
一言帶過
即使誇張
還是有誇張的問題所在
是「愛現」還是「不要命了」抑或「逞強」
除了有想法
還要寫下來
並寫出原因
這樣才算完成
親子之間的話題
不要只是聽孩子描述「玩什麼」「好不好玩」
有問題時
是否想方法解決
大人不必替孩子想好答案
讓孩子自己去尋求答案
這些過程是很珍貴的
我們家哥哥的基測作文滿分
大家覺得他是不是看很多書
其實
並沒有
因為
他很懶
只看他想看的
瀏覽網頁時
也總是停留在體育新聞
倒是
我們和孩子相處時
比如坐在車上的時間
不管是學校發生的事或新聞事件
我們大人常會起個開端
孩子也會從聽當中去得到一些想法
有時
孩子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的敏感度很高
周圍有什麼不一樣
自己有什麼心情變化
孩子會習慣表達出來
算是很有感覺的人
我們不急著批判
因為孩子也不見得聽得進去
倒是
聽孩子說完後
再從不同角度去分析
這樣他比較能夠接受
總之
事情沒有絕對
很多都是相對的
陳老師欣賞有想法的人
會去追根究柢的人
不會急著問答案的人
生活的事件層出不窮
不會有預定的答案
只有隨機應變的方法
引導孩子思考
這是一切學習的開端
找尋答案比等待答案有成就感
第一次的引導思考效果不佳
陳老師的確有些沮喪
之後還需要各位家長的配合與指導
孩子的想法理當「天馬行空」的
至少在還沒有僵化之前
任何想法都是值得讚許的
最後
一個基本的要求
這本不該在二年級時還要提醒的
「作業準時繳交」
這是當學生的基本要求
看孩子每天被催作業
自信心都沒了
實在很可憐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作業練習也是學習的輔助
自我負責的態度一定要養成
當孩子這方面的習慣還沒養成時
家長是該擔起責任
盡到督促的職責
剛開始很辛苦
這是必經過程
家長放鬆
孩子就學會逃避
沒有孩子天生就自動自發的
請加把勁拉他一把吧~